太阳集团tcy8722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交流合作  校友之家  表格下载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院公告>>正文
关于湖南省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我校选拔赛
2023年06月14日 16:49  

根据湖南省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组委会通知,从今日开始各学校组织报名和训练。我校自2023613日开始接收报名,报名要求:自主组队,每个队不超过5人,建议专业交叉,不赞成全部为相同专业构成团队。本比赛面向全校,任何对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领域有兴趣的本校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因省赛案例还未出,考虑与去年省赛的接轨,今年学校组织的选拔赛以:供应链金融、物流枢纽规划与设计两大方向。团队需要针对具体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具体地区物流枢纽规划与设计展开研究和设计,要结合当前的热点来组织设计,包括智慧供应链金融服务、智慧物流枢纽装备、智慧物流枢纽信息系统、智慧物流枢纽与智能制造联动等等形成设计方案,最终以软件、模型或设计报告提交。

报名截止时间:2023625

报名QQ二维码:

注意事项:

l 报名要以整队形式报。首先要组好队伍,再加入群;

l 加入群时,需提交学号、姓名验证,否则不予通过。

l 进入群后,将自己的群名改为:专业+姓名,否则剔除。

附件:2022年和2021年湖南省物流大赛案例


2022年: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物流枢纽经济发展之

 

 

流枢纽是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交通与物流的融合发展,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物流枢纽基础设施网络得到快速发展。2018年底,为了统筹规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出台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湖南省共有5个城市入选,其中长沙入选陆港型、空港、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衡阳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纽承载城市,岳阳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郴州入选生产服务型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怀化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该规划的发布实施对于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化经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结合域经济现状和物流业发展实际,推进物流枢纽建设,更好地发挥物流枢纽对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力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案例1:物流枢纽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之

 

一、案例背景

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在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的作用。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设20个左右特色鲜明的国家流枢纽经济示范区,为枢纽支撑和带动经济发展积累成功经验。

物流枢纽经济是一种利用物流枢纽的集聚扩散功能,吸引各种生产要素集发展本地产业,并赢得多种经济辐射的经济模式,是物流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经济。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可以依托物流园区、通枢纽、物流信息平台等载体,通过聚流和辐射重塑产业空间分工布局,优化济要素时空配置,发展物流枢纽经济。面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形势、新发展,加快物流枢纽建设、发展物流枢纽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物流枢纽经济与产业具有相互驱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迭代关系。物纽吸引产业集聚,所集聚的产业不同又决定了物流枢纽的不同类型,物流枢纽产业相互作用、互动反馈形成了特色枢纽经济,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也因产业要流动和集聚逐渐发展壮大。随着物流枢纽规模和功能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规模产业结构都随之发生变化,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产业利用物流枢纽的资源要素集聚能力,逐渐辐射、扩张和延伸市场需求的空间范围,优化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南省各物流枢纽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物流枢纽经济业协同发展,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湖南省物流枢纽建设和物流枢纽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但部分物流枢纽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和引流驻流能力偏弱,枢纽建设与产业发展、空间开发尚未形成合力,创新策源能力和资源要素配置能力还不强,协同组织与统筹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围绕物流枢纽的产业链、供应链及价值链还没有形成,未能产生枢纽规模效应和系统竞争优势

问题1如何加强物流枢纽资源要素集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物流枢纽一直是资源要素在空间上集聚的主要场所,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以枢纽为载体,进行产业生产方式升级、流通渠道改造、业态结构重塑、线上线融合和商业生态重建。物流枢纽如何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发挥物流纽集聚资源要素的优势,依托物流枢纽辐射周边的通道网络体系,加强物流枢与产业对接,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物流枢纽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亟需解的一个问题。

问题2: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促进物流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

物流枢纽与产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业的类型和结构要与物流枢纽的、级别相适应,因此物流枢纽的产业链打造和产业集群培育要有的放矢。如何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为重点,结合产业基础与产业导向,吸引并引导相关产业中布局和发展,做大存量产业,培育增量产业,加快促进物流枢纽经济高质量展,也是物流枢纽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问题3:如何创新发展物流枢纽经济加快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物流枢纽的不断发展使得产业间由各自独立发展开始向实体经济、人力资

现代金融等协调统一发展转型,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等已成为物流枢纽发展的重要方向。物流枢纽经济如何在融合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重构,加快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与新产业,构建规模化的现代兴产业体系,同样是物流枢纽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案例2:物流枢纽高质量建设科学规划之

 

一、案例背景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2021-2025)》指出,“十四五”期间将聚焦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提出要按照“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原则,稳步推进120个左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

“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将推进“5+3”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以长沙市、市、衡阳市、郴州市、怀化市为依托,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推动长株潭共国家物流枢纽。推进长沙陆港型、岳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长株潭合申报建设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衡阳、郴州、怀申报建设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融入国家物流枢纽。争取常德市、娄底市、永州市纳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布局。

规划好物流枢纽”与“建设好物流枢纽”同等重要,结合区域经济现状和流业发展实际,系统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格局,形成高效物流节点体系,推物流枢纽数智化发展,提高枢纽多式联运组织效率,是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任务。

1.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规划情况

国家流枢纽基础设施规划重点,在于完善枢纽基础设施,补齐多式联运、际保税物流等设施短板,推动枢纽内传统仓储设施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把通道、集疏运体系建立起来,大力推动建设铁路线进港、进园,并向堆场、码头前沿延伸,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2.国家物流枢纽数智平台规划情

家物流枢纽数智平台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物流枢纽内部、不同类型国家物枢纽之间实现信息高效畅连互通,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相关资源要素有机整合和高效配置。数智平台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同步开展,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构建物流枢纽数智平台,具备车货供需匹配、仓储理、车辆调度跟踪等各类服务功能,整合物流各环节信息,有效支撑枢纽一体运作业务开展。

 

3.国家物流枢纽业务运营网络规划情况

家物流枢纽具备了进行规模物流组织和运作的良好条件。业务运营网络规的重心在于,以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主体为核心,通过与各类物流企业合作,开网络化的物流业务运营,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在区域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作用,强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区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港口、机衔接,构建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区域“轴辐式”物流服务网络。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物流枢纽发展存在枢纽系统规划不足,布局不尽合理,互联欠缺,协同效应不强,多种运输方式与各类节点设施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如何布局和建设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物流枢纽,是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的迫切需要。针对上述情,当前物流枢纽高质量规划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下。

问题1:如何明确枢纽定位构建高效物流节点体系?

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需实现干线运输组织、区域分拨配送、多式联运组织、国际物流服务等服务功能一体化运营。当前,部分物流纽存在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内部缺乏有效分工,集聚和配置资要素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物流重要节点融合不够,水港、空港、公路、铁路站等交通枢纽与物流园区布局不衔接,低层次同质化竞争严重。如何根枢纽建设城市物流发展基础,明确枢纽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枢纽内物流通、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物流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物流枢纽高质划建设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问题2:如何推进科技赋能打造物流枢纽数智平台?

物流枢纽运营效率的提升离不开高新科技赋能,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特别是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将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实现深度合,逐步实现“数智化物流”。当前,物流枢纽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物流施设备占比偏低,现代信息等新技术和新业态、新模式在物流枢纽的应用普及够。物流枢纽作为打造数智化物流的重要载体,如何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实现枢纽物流企业与智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深度融合,并一步推动国家物流枢纽构造的智能物流骨干网,与国家层面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完备有力的数智化基础设施支持体系,是物流枢纽高规划建设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问题3:如何构建枢纽联盟提升多式联运组织效率?

家物流枢纽是物流网络的中枢节点,衔接了多种运输方式,上承大通道下微循环,成为多式联运中转枢纽。如何构建区域内枢纽联盟,推进干支仓的协,把通道、集疏运体系建立起来是提升枢纽组织效率的重要举措。现阶段,一已建成物流枢纽经营方式落后、功能单一,无法开展多式联运。有的枢纽盲目大占地面积,不明晰自身功能定位,没有精准定位服务对象,无法与区域内其物流枢纽形成协作机制。如何加强不同类型国家物流枢纽之间的协调衔接,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增强区域内物流综合服务功能有效拓展完善江海河中转、公铁水联运、干支配衔接等服务功能,是物流枢纽高质量建设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案例3:物流枢纽供应链体系重构创新之

 

一、案例背景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枢济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以物流枢纽为依托,打造具有国内畅通运行和国际济大循环运行功能的国家物流枢纽系统,高效串接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创新产供应链运行模式,引领产业现代化发展。以“三高四新”发展战略为引领,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枢纽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物流枢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设,建设物流枢纽城市,是整合供应商资源、联通上下游企业、优化产业链结构、重构供应链体系的重要举措。流枢纽城市建设应该以“内集外连”为核心,通过统筹企业、业务、数据等多重要素,整合上下游供应商资源,打造集资源、加工、物流为一体的集疏运体系,现供应链重塑,以推动主体创新、模式创新、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赢的生态。那么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物纽的供应链体系将如何重构创新是探索物流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1.物流枢纽供应链资源配置

物流枢纽供应链资源呈现集聚现象。物流供应链、服务链,任何一个细分

诸如仓储、运输、金融、车后服务等,都能发展出千亿级市场。物流园区、交通运输枢纽、多式联运中心等物流资源集聚,加快了物流网络化、规模化发展。国家物流枢纽,重视城市群、都市圈、经济中心城市物流存量资源的整合,挥物流资源的网络运行潜能,构建不同层级的物流网络。

2.物流枢纽供应链运营效

物流枢纽供应链运营效率发挥物流在供应链服务中的组织和串接作用,提造、商贸流通、农产品流通等产业的供应链集成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发展效能。同时,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对物流各个环节、不同运输方式、物流础设施、物流服务平台等进行智慧赋能,提高智慧化发展能力,为物流整体运率提升创造智慧环境和条件。

3.物流枢纽供应链保障

物流枢纽供应链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发挥城市区位和枢纽规模优势

提高市物流要素聚集功能、服务承载能力,培育服务区域的城市物流增量产业,设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探索城市物流发展新路径。建设服务我国构建发展格局的国际物流组织中心,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组织效能。加强我国国物流通道、节点网络控制能力和自主运营能力,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范预案,将降低国际物流运行可能的各种风险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物流枢纽已经成为构建国家顶层骨干物流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物枢纽建设和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发展枢纽经济、打造枢纽经济示范区,已经成为来物流布局发展和区域物流竞争的重要手段和形态。供应链作为物流枢纽经济展中的一部分,如何依托物流枢纽创新合作主体、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治理体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物流枢纽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问题1:如何依托物流枢纽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提升产业链供代化水平?

家物流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枢纽的作用。因此,物流枢纽在整个供应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连接供应上下游企业,如何有效地依托物流枢纽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创新合作体,集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探索供应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提高供应链与产链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2:如何依托物流枢纽打造集资源、加工、物流为一体的运营体系价值链?

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随着分拨中心的建设发展,物流区、运输枢纽、多式联运中心等物流资源的集聚,加快了物流业转型升级和网化、规模化发展步伐。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物流服务和网运作呈现智慧化、多元化、生态化,促进了物流企业通过技术、业态、模式创新发,在企业运行层面加快了物流资源的整合步伐和聚集发展新动能。因此,为了化供应链结构提升物流运营效率,提升价值链,如何打造集资源、加工、流为一体的运营体系,创新合作模式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3:如何依托物流枢纽保障供应链稳定,构建区域性应急物流保障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现代信息技发展以及在疫情常态化发展环境下,增加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应急资需求保障,例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生产与供给,加大了供应链风的防控与管理。物流枢纽有机组织了供应链生产、运输、消费过程,因此如何托物流枢纽健全供应链产品安全生产预警应急机制保障产品安全供给,创新供链稳定的治理体系,加强供应链脆弱性管理,增强供应链弹性,构建区域性应急物流保障体系,是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2021年: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下的工业产业园未来发展之路

一、案例背景

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平台是关键。一个产业在区内形成的健全产业链,不仅能支撑企业高质量联动发展,也能提高整个产业及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具有共同目标的产业链供应链间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达成协同合作。各企业拥有的资源、技术优势不同,通过协同合作可以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优势群体,最终实现整体效益。在协同驱动下以全供应链贯穿全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能够驱动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双边市场结构,将众多不同类型主体纳入产业链与供应链系统,并在产业链与供应链系统中各类参与主体之间、参与主体与其外部生态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

作为湖南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新技术装备研发集团,中联重科公司近年来积极在全球布局产品研发和制造基地。围绕“三高四新”战略,中联重科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负实现湖南省制造业高地的使命。但目前,中联重科面临现有园区已与长沙城市发展存在不协调,总部园区被商业及住宅包围、各生产园区布局相对零散导致企业管理幅度和运行成本增大、园区难以满足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发展的问题。面对装备制造业新一轮的发展升级,制造产业生态朝着信息化、开放化、国际化三大方向发展,产业形态迈向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的需求,出于集团战略升级和集聚发展的需要,中联重科做出了建设中联智慧产业城的重要战略抉择。

2019年1月20日上午,由中联重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启动仪式在湖南湘江新区举行。中联智慧产业城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项目将集中现有优势产业,新增前沿科技产业,整合升级研发、制造、试验、培训,建设完善商业、生活服务配套,打造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基地为一体的“智慧产业城”。新的智慧产业城将迁入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动式起重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农业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并将建设五大开放、共享的行业服务平台: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工程机械实验中心、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同时结合城市教育、医疗和商业规划,对园区进行配套服务设计,建立配套的人才社区,实现产业融城、人才融城。

为适应长沙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需要,实现产业制造工艺及手段的先进性转型升级,智慧产业城将打造成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基地为一体的智能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园区。

智能化:以智能产线、物联平台全新建设、全面升级中联重科装备制造产业,并快速培育人工智能产业;

生态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宜工宜居,产业融城、人才融城;

国际化:吸引国际专业人才,研发国际先进技术,打造国际竞争力产业;

该项目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属于长沙湘江新区,距科技园(现中联总部)约17公里,滦湾镇约20公里,长沙市国际黄花机场约40公里(图1)。基地位于黄桥大道以东、夏鹃路(部分月季路)以西、枫林路以南、龙柏路(部分松柏

)以北区域(图2)。

 

 

1中联智慧产业城区位图

2中联智慧产业城土地利用规划图

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占地面积约9000亩,是中联重科实现产业转型、智能化提升、打造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产业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是全球工程机械“巨无霸”项目。

该项目将聚集中联重科在长沙地区现有的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高空作业机械、中旺分公司和智能公司5大装备制造产业及土方机械装备制造;新增土方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智慧农机、人工智能(AI)等新兴产业和研发试验、产品孵化基地及人工智能研究应用中心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图3),项目主要功能模块的用地指标如表1所示。建成后,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国际领先的、规模最大的单体园区,成为环保、生态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和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基地。同时,完善的商业、办公、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中联智慧产业城也将成为宜工宜居、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生态新城。根据规划,中联智慧产业城到2022年完工投产后,新建近200条智能化产线,可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带动上下游产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创造3万个以上就业岗位。

 

 

3中联智慧产业城未来全貌效果图(仅供参考)

 

 

 

 

 

 

1项目主要功能模块的用地指标

 

生产板块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净用地面积(亩)

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计容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土方机械园区

86.55

1298

42.11

79.90

高空机械园区

43.42

651

26.82

43.93

混凝土泵送机械园区

43.74

656

31.22

51.65

工程起重机园区

90.50

1358

45.92

98.77

地景厂房园区

24.22

363

18.04

28.70

数据中心

1.62

25

1.55

1.55

合计

290.05

4351

165.66

304.50

 

智慧产业城片区建设将为长沙率先建设现代化智慧先行区做出新贡献。项目具体建设目标是:

1)打造成“中国制造2025”中部创新引领高地

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是代表着湖南制造水平的万亿产业,事关湖南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局。目前,工程机械湘军已从国内走向世界,要以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启动为新起点,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或国家级的产业集群,同时不断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品、产业和价值链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并加快建设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让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工程机械之都。

2)续写辉煌,打造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国际名片

中联重科驰骋海内外,全球5大洲均有中联重科制造的身影。目前,湖南省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在国内外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湖南的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积极参与创新型湖南建设,通过建设智慧产业城,把传统制造全面升级为智能制造,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通过大数据、互联物联、人工智能等技术,把传统制造全面升级为智能制造,将现代工业和谐融入到自然生态之中。

3)打造宜人宜居的智慧新城

面向中联重科的新需求和新期待,通过城市设计和空间设计,塑造更优质的体验空间,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多元就业机会,实现吸引人、聚集人、留住人,将片区建设成为宜人宜居的智慧新城。

4)产业融合

本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厂城,而是要做到产城融合。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模式、空间组织特点、三维空间形态等内容,落实先进布局理念,协调与周边功能区块的关系,打造花园式的产业园区,构建产城融合、蓝绿交织、和谐自然的城市空间布局。

在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中,基于智能产线和物联平台,将全新建设、全面升级装备制造产业,以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要素的全面打通和智能化协同利用。除园区、产线、产品等“看得见的智慧”,中联重科也正与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和信息技术公司埃森哲全面合作,聚焦“看不见的智慧”,以数字化技术实现产业城内外端对端、要素在线化、生产智慧化、决策可视化,打造“面向未来、引领三十年”的世界级灯塔工厂。

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智能制造园区(土方机械园区,图4)作为中联智慧产业城的首开园区,于2019年8月31日开工,占地约1300亩,投产后将生产全系列挖掘机,预计实现年产能5万台。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产业城初见雏形。2020年12月31日已完成首台挖机下线,2022年该园区整体建成投产后,该园区已成为目前湖南最大的挖掘机械制造园区,并已下线首台挖掘机械产品。2022年该园区整体建成投产后,未来将采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对工厂、产品、市场等业务领域进行智能化升级,物流仓储、焊接机加、涂装总装等各个环节,都由指挥中心“大脑”通过各种数据信息,与订单、工序、人员等各条“神经”进行关联和穿透,高效率地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建成后的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智能工厂将打造“世界一流智能工厂”,工厂两条产线平均6分钟就能生产、下线一台挖掘机。

4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智能制造园区效果图(仅供参考)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大赛将明确项目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功能组团、交通路网、绿化等,形成项目的骨架,同时协调好园区生产制造与货物流通的关系。针对项目建设需求,设计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问题1: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将建成为世界一流的智慧工厂,智慧产业城的发展建设首要任务是制定结合企业和国内国外发展、考虑智慧制造与物流业融合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的创新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重大变化。因此,应结合中联重科产品特性与市场特点,分析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未来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制定与时俱进的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中长期发展战略。

问题2:根据《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总体规划》,园区选址与总平面布局 (如图5)已经确定,但各个园区内部平面布局未确定。结合各个园区(如土方机械园区、高空机械园区、混凝土泵送机械园区、工程起重园区)的功能定位、产品特性以及工艺特点,从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角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减低成本、保障安全等为目标,制定园区平面布局方案。

 

 

5中联智慧产业城总体控制方案图

 

问题3:园区位于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图6),属于该片区开发的重点龙头项目,项目建成后必将对周边道路产生较大影响。园区占地面积较大,内部交通组织如何设计?对外出入口如何设计?停车场如何设计?对周边道路将产生多大影响?

6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设计总平面图

 

问题4:物流仓储智慧“大脑”数据中心设计。园区整体建设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基础,园区运作也将建立在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如何设计物流仓储智慧中心,利用各种数据信息将订单、工序、人员等各条“神经”进行关联和穿透,高效率地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

关闭窗口

 

我校 教务管理在线 图书馆 就业信息网 人力资源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教育部 人民网


Copyright © 2023  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百科)-App Store NO.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湖南 衡阳 衡祁路228号  邮编:421001 电话0734-8282510 邮箱:jgf@usc.edu.cn

Baidu
sogou